01
白酒颜色越黄越好
白酒的颜色与其原料和酿造工艺密切相关,发黄并不一定代表品质更好。有些白酒在酿造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原料或陈酿工艺,使其呈现出深黄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比其他白酒更加出色。品酒师在品评白酒时,应该以口感、香气和余味等综合因素来评判,而非仅仅依靠颜色。
02
酒线越长酒越好
拉酒线的时候酒线越绵长不容易断的酒,就是好酒,反之就不是好酒。这一说法是片面的。酒线跟瓶口的造型也有很大关系,有的酒瓶口采用内置球珠的设计,防止酒水倒灌,还有一定封闭作用,同时也减缓了酒液的速度。用这种瓶口,即使倒出的是水,也能拉出绵长的酒线。
03
挂杯的白酒就是好酒
挂杯与酒精度、酒液的张力作用有关。好酒挂杯,但挂杯的不一定是好酒。挂杯这一概念源于葡萄酒,白酒风味物质越丰富,口感越醇厚,挂杯现象也会越明显。但很多时候,酒精含量高的酒挂杯时间更长。中国酒业协会曾表示,没有找到白酒挂杯与品质好坏间的必然关系。
04
高度酒比低度酒更好
实际上白酒的品质由水、酒精和风味物质三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优质低度白酒的生产技术要求更高,工艺更复杂,生产成本更高。很多酒厂为了降低成本在降度时偷工减料,从而让低度酒丢失了其原有风味。
国际主要蒸馏酒都是采用原酒降度而来,原酒酒度太高不适合直接饮用,所以主流蒸馏酒酒度都在40度左右。而中国白酒的酒度随着人们消费需求逐步变化,优质、低度白酒是我国白酒的发展方向。
05
勾兑酒=酒精酒
“勾兑”就是指把具有不同香气和口味的同类型的酒,按不同比例掺兑调配,起到补充、衬托、制约和缓冲的作用。
因为早些年一些媒体对“勾兑”的添油加醋,导致不少酒友谈“勾”色变。提到勾兑,便会想起劣质酒、掺假、酒精酒等。但其实,勾兑可以使酒中各种微量成分配比适当,让白酒的口感更佳。俗话说“七分酒三分勾”,勾兑师的水平就代表着企业产品质量风格。
06
原浆酒比普通白酒更好
目前国家对于原浆酒没有统一的标准,业界普遍认为原浆酒就是粮食、酒曲经过传统工艺、固态发酵、蒸馏,且不经过任何勾调(勾兑)工艺的原酒,也叫基酒。
在传统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中,由于不同种类的粮食在老窖泥中厌氧发酵,各种物质在其中相互交合,成分复杂。刚刚产出的原酒,一般含有硫化氢、硫醇等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饮用后出现口干、头痛等现象。
07
白酒香型有好坏之分
不同的粮谷带来不同的口感香气,正如“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净、小麦躁、糯米绵”的经验总结;不同种类的曲药影响白酒的风格,大曲酒、小曲酒、曲酒各具特色。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白酒并无优劣之别,只有风格各异。
08
白酒度数越高味道越辣
辣,是由于酒中的物质,刺激了人体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痛觉神经纤维,而产生的一种痛觉感受。
酒中的辣味,来自于其中的醛类物质,如乙醛、糠醛等。酒精度数,衡量的是酒中乙醇的含量而醛类物质的含量多少与酒精度数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并不是说酒的度数越高,白酒越辣。
09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好
据《临床药理学》解释,酒精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ADH ),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ALOH,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LOH2)。
那些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体内则是乙醒脱氢酶相对较少,使得乙醛在体内无法转变为乙酸,持续蓄积在体内。乙醛在心血管系统中主要表现为心率加速和强烈的血管扩张作用,使饮酒者产生脸红、头晕、心慌、恶心等感觉,这也是“喝酒脸红”的主要原因。
10
喝白酒可以取暖
之所以喝完白酒会感到身体发热,是因为酒精促进血液循环,暂时感到皮肤发热,确实有取暖的作用。酒精含热量虽然比脂肪还高,但是酒精所含的热量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在酒精的代谢过程反而会消耗体内过多的热量。
如果喝酒的同时没有摄入其他含热量的食物,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当你停止喝酒或者酒劲儿过去一点后,就会浑身冰冷。
微信小程序搜索【酒赢教育】
了解更多酒类知识与行业资讯
注册品酒师培训
报名热线:400 808 6799